台灣腎臟病盛行率高居全球首位,「洗腎島」的汙名常壓得醫界喘不過氣來。
台灣腎臟病醫學會慢性腎臟病防治委員會主任委員黃尚志今天呼籲國內醫界應重視這個問題,
加強末期腎病變患者的雙向轉診。
糖尿病醫學會學術研討會今天舉行,黃尚志目前是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內科學副教授,
也在高醫附設醫院腎臟科看診,看過太多延誤就醫導致腎衰竭而需洗腎的病患。
他認為,這些患者只要早點就醫,接受完整的衛教宣導和醫療照護,也許不會那麼快就走到洗腎的地步。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黃秋錦也指出,
早期腎臟異常會出現「泡、水、高、屏、見」( 「泡、水、高、貧、倦」的諧音)等臨床症狀,
分別是小便起泡泡、皮膚水腫、高血壓、貧血及疲倦等,民眾若發現有這些現象,就應儘速就醫。
黃尚志說,醫界已逐漸將腎絲球濾過率納為評估腎病變的重要指標,並將腎病變由輕至重分為五級。
心的宣言
一直想建立一個讓你我都能過著美好生活的社區
|
- May 17 Thu 2007 17:39
你是不是也有"泡、水、高、貧、倦"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